秀派企业家

UI / 业界资讯 /      

uimaker
UI设计师 / 江苏 南京

来源:英才杂志   作者:

关键词

+=。

“装,不可耻。装得可耻才可耻。我强烈建议你观察生活。某人说他不装,从来没装过,你赶紧上去记住他长什么样——您见到不要脸本人了!”

这是徐静蕾自编自导的电影《梦想照进现实》中的一句经典台词,它很适当地折射了一部分“秀派企业家”在面对世俗质疑时的强悍心理。

中国人受儒家文化影响颇深,讲求内敛、中庸、低调,从小就在“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之类的教训中长大,而中国企业家的“原罪”问题、社会民众的“仇富心理”、政府部门的监管等众多因素,更是让绝大多数中国企业家选择低调、沉默。但随着传媒产业、新经济的迅猛发展,“眼球经济”病毒般无孔不入地占据社会的各个层面和角落,吸引到的眼球也能随时转化成为一种可利用的资源甚至是生产力。

相比大多数闷声发大财的传统企业家而言,越来越多的企业家喜欢在各种媒体上抛头露脸,尽情展现自己“风情万种”的一面。这些爱秀的另类企业家,我们不妨称之为“秀派企业家”。

先是以张朝阳等为代表的IT界人士率先走上作秀舞台,之后地产商以与时俱进的态度和方式全面超越IT界人士,打造了商界秀台的第一方阵,个中翘楚如潘石屹等成为当前最炙手可热的企业家明星。自称“演员”的潘石屹更是直言不讳地大声向全世界表白:“我就是地产界的章子怡!”

近两年,部分企业家的娱乐化生存让“企业家作秀”成为公众颇为关注的一个话题。通过媒体的整合传播,这些企业家的知名度可与知名运动明星、演艺明星相比拟,本身已经成为明星。

不管秀得怎样,但可以肯定的一点则是,所有能长期被大众所认可的成功企业家都有一个共同的热点,那就是始终能准确把握公众的需求,引领时代潮流。

文字秀

正是有了博客,才使得商业江湖更加喧闹,也更加精彩。老徐的博客流量过亿了……

作为年轻人心目中颇具影响力的青春偶像,徐静蕾一直是大众心目中知性美女的代表,因此人们愿意热捧徐静蕾。但是,过亿的流量并不意味着人们会接受徐静蕾在博客内推荐的产品。老徐曾经在自己博客上面挂了一个卖鲜花的网站链接,试图借助影响力让读者接受其推荐的鲜花供应商。但从结果看,这种做法被证明无效,至少是“大炮打蚊子——大材小用”了。

而就在老徐一直没有搞明白,如何利用博客这个工具,将自己身上的品牌价值最大限度挖掘出来的时候,潘石屹却已经借着自己的博客,风生水起地赚了个钵盘满溢。

潘石屹通过写博客,数以千万计的网民知道了他以及他的SOHO现代城;潘石屹通过写博客,包装了自己的个人品牌,提升自己企业和产品的品牌价值,提升自己所卖房子的销售量和价格;潘石屹通过写博客,赢得了自己在地产圈的江湖地位,以至于中央电视台曾说:“潘石屹不是最有钱的,他的公司也不是规模最大的,但他和他的SOHO中国绝对是最吸引眼球的。”

以至于一位曾在潘石屹身边工作过的人说,“你可以不喜欢他,但你不能不承认他的成功;你可以认为他的房子一塌糊涂,但你不能不承认他都卖出去了。”

潘石屹不仅写博客,还把自己的博客汇总成了一本书——《潘石屹的博客》。书出来以后,潘石屹又利用纸媒、户外广告、校园巡讲、名人评论等综合手段的推广,有效地提升了博客关注度,访问量突飞猛进。图书出版后仅5个月,其博客访问量就由1000万突破2000万。不仅潘石屹的个人影响力达到了顶峰,SOHO中国的网络推广也取得成效。

而潘石屹之所以能抓住web2.0带来的媒体变革良机,借助博客传播这种低成本手段,让自己在营销中实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效果,就在于潘石屹善于做大众沟通。

潘石屹博客的成功,根本原因在于能够把握住行业话题、企业话题、社会话题之间的衔接点,使得读者在不自觉中就被“潘少侠”润物细无声般的“化骨绵掌”软化于中。

同样,因为有了博客,王石的《道路与梦想》赢得了更多人的支持与理解;冯仑的《野蛮生长》引发了更多人的哲学反思;任志强“年轻人就不应该有房子”的言论,惹来一片骂声。

可以说,正是有了博客,才使得商业江湖更加喧闹,也更加精彩。

脱口秀

一个地道的“江南小生”,为什么擅长用公众演讲的方式来实现与公众的良好互动关系。

当一个头顶鸡冠、肩披白发、眼戴墨镜,十分朋克地登上了州黄龙体育场的大舞台,声情并茂地唱上了一首《Canyou feel the love tonight》时,台下的几万名观众不禁惊呆了。没有人能事先想到,一个像马云这样的明星级企业家竟然会以如此“出格”的造型出现在公司的十周年庆典上。然而,这就是马云,一个总喜欢标新立异的马云,一个总喜欢天马行空的马云,一个总喜欢引领潮流的马云。

马云无疑是中国互联网企业领袖中最善于秀出自我的企业家,总能够不断地颠覆大众对他的认知。从1999年阿里巴巴成立以来,每一年,马云总能找到一个好的契机,让自己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

很显然,马云这样做并不是为了单纯吸引大众眼球,而是为了阿里巴巴的快速长远的发展。这让阿里巴巴在品牌塑造以及市场拓展方面占尽了好处。

可以说,阿里巴巴发展到今天,能够有上百亿的市值,很大一部分功劳要归功于马云的这番努力。如果没有马云这样卖力地把自己打造成一个公众的旗帜性人物,那么阿里巴巴也许熬不过2001年的互联网寒冬;如果没有马云这样卖力地把自己塑造为一个“旧规则”的颠覆者,那么中国的电子商务市场也不会如此快速地被大众所接受;如果没有马云这样卖力地为中国中小企业的发展奋力鼓与呼,那么中国网商也不可能如此迅速地崛起为一股带动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势力……

“世界不需要再多一家互联网公司,世界不需要再多一家像阿里巴巴一样会挣钱的公司,世界也不需要持久经验的公司,世界需要的是一家更加开放、更加分享、更加责任的企业,来自于社会、服务于社会,对未来社会充满责任,承担责任的企业,世界需要的是一种精神、一种文化、一种信念、一种梦想!”这是马云在“阿里巴巴十周年庆典”上的演讲词。

 收藏